April 2011

研究目的:決定publication與fellowship的關鍵

在我投稿與申請獎學金的過程中,其實也是跌跌撞撞,不算成功,但我願意分享我的一些經驗,一方面是提醒自己同樣的錯別再犯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讓大家作為借鑑,別走許多冤枉路。另一點我勇於分享自己的經驗原因是我最近聽了一場演講,主題在說:如果讓學生知道書本中的人物也經歷了許多挫折與 struggle,這有助於讓學生學習的更好如果你未來的成功可以建立在我過去的失敗上,那我願坦然分享我的經驗。

在回顧我這些年寫的論文寫作索引,驚然發覺並未觸及「研究目的」(The purpose statement,有人喜歡寫成 statement of purpose) ,這或許也反映了在之前我不夠重視這個方面。我接下來就說說我的轉變。

對於剛進研究殿堂的新生來說,我自覺有幾個階段的改變。第一個階段是:處處是題目,處處是問題。特別是上 introduction 的課,老師都說的非常有趣,似乎你的每個提問都是非常好的題目。這種現在在讀碩士班一年級的時候特別明顯。

第二個階段是:處處皆不是題目。當老師鼓勵你去找題目,或是學期末你要寫 paper 的時候,在 google scholar 與相關期刊一找,你會發現相關文獻一大堆,你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整理。你讀完一篇文章,你就已經被說服了,完全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期末,高峰期通常是在寫碩士論文大綱之前

等到了讀博士班的時候,文獻已經讀的夠多了,會進到第三個階段:處處是題目。在你的腦海裡,已經有了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訓練。在看人家的 paper 時,你可以把握一個原則:「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原則來找題目。至於怎麼用這個方法找題目,這是我遲遲拖欠的文章,「如何找研究題目?(How to find a research topic?)…

美國看牙停看聽

排程想要寫的文章很多,已經累積了超過十篇了,可是沒想到一打開 Windows Live Writer,結果只想說說瑣事,就請大家多多包涵。

許多人沒出過國門,不知道台灣健保好。我家那口子最近看牙,可搞得我們人仰馬翻,就請聽我細細道來。

一開始是發現有一顆蛀牙,然後開始疼了。本來想說忍一忍,以後回國有機會的時候再看,結果忍了幾天沒忍住,於是我們踏上了破產之路,喔不,是終於決定去看牙醫。首先看了牙醫 A,A 醫生照了 X 光之後,說這顆蛀牙雖然外面只有個小洞,裡面卻蛀了一大片,離神經非常近,應該要作根管治療 (root canal)。結果一問價錢:880 美金,嚇死人了,那可是窮苦研究生半個月的薪水耶!這價錢實在把我們嚇到了,於是我們就決定回家商量,那天沒有再看。而且我們沒有特別喜歡這位牙醫,態度有點冷淡,而且我們只覺得是個蛀牙而已,應該不需要作根管,於是作罷。

回來之後,我們決定與打電話給牙醫保險,換一家診所試試。過了近兩個月安排好 (誰知道中間作業時間為什麼要那麼久),約了另外一位牙醫。這間診所還不錯,一進去就作了全口腔的 X 光,大概照了十多張。醫師終於來了,很親切地跟我們打招呼,並說明現在牙齒的問題。原本那顆蛀牙要治療,可是不需要作根管。另外還有兩顆蛀牙,一顆要作根管,一顆非常接近要作根管邊緣。小蛀牙還有2顆要補。天啊,我家這口子這是累積了多久沒看牙醫啊!

我一邊無語,一邊聽著醫師說。說完之後,醫師送了一個人進來,跟我們談論費用的問題。嚇死人,上次根管 880 美金已經覺得很貴了,沒想到這次是爆貴!根管的部分開了兩千六左右,兩顆不需要作根管的大蛀牙一顆開始1400 左右,加起來五千四!天啊,上次是半個月的薪水,這次是三個月的薪水!這叫人怎麼活啊!

於是,艱苦的殺價過程就開始了。為什麼這家這麼貴呢?我們一項一項看,並且告訴他們:我們絕對沒有這麼多錢,是不可能付得起的。此外,我們就先不看那兩顆目前還不痛的牙,先看迫在眉梢的疼痛。那顆牙貴就貴在:1) 是用 porcelain (瓷牙,比較接近牙齒原本顏色。2) 因為從來沒洗過牙 (<—不知道學校與家裡是怎麼教育的),還要包含 deep cleaning。

首先我們就從 deep cleaning 的價錢開始殺起。第一顆牙報價 $1400,是包含 deep cleaning的,可是我們有一個朋友一樣是去作 deep cleaning,最後只付了 $40,結果我們可愛的牙醫竟然要價快五百塊。經過半小時的殺價,deep cleaning 變成 $200,我們連我們是學生都用上了,給我們 student discount (<-–強烈懷疑這是騙人的,應該是自己佣金拿少一點才是),最後才算我們兩百塊。好吧,不滿意但可以接受,誰叫這牙醫看起來不錯呢?洗牙打了快四折之後,接下來就是討論蛀牙了。

接下來就是來談談這顆蛀牙了。因為裡面蛀了大洞,所以清完之後就要補起來,這補起來說得簡單,但要用什麼材質學問就大了。上面有 metal onlay (金屬)、gold onlay (金牙) 與陶瓷的 (porcelain)。想當然爾,他們介紹當然介紹最貴的,因為陶瓷的顏色與原本牙齒接近,硬度又比較高,所以就推薦我們這個。可是一顆牙要近一千,我們窮苦人家實在是付不起,於是就在材質上動腦筋。金屬的不好,金牙又難看,實在挺難決定的。又過了快十分鐘的協商與沉默,這位銷售員 (<—–說是銷售員一點也不過份,死要錢的!) 又回來了,將價格徹底修改。現在給我們金牙的價格,但是給我們的是陶瓷的,問我們能不能接受。嗯,從一千降到八百,還有努力的空間。

我們兩個相看一眼,又決定沉默了。這位銷售員又留我們兩個人討論,過了五分鐘之後又回來。我們說:雖然你降了很多了,我們還是付不起。有沒有更便宜一點的?她問了:我們能接受的價格,我們就隨口說了六百 (<—-我們太天真了,應該說個五百的)。過了幾分鐘,她又回來了,拿的價錢正是六百,材質是 composite,也就是複合材質,裡面是塑料、陶瓷與其它東西混合的。

最後價錢定為 800美金,把這顆蛀牙給補了。如果要看其它人在美國看牙的經驗,可參考 LVChen 這篇:http://lvchen.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26.html

如何寫文獻探討?(How to write a literature review?) (二)

九個月前寫了這篇:如何寫文獻探討?(How to write a literature review?) (一) 之後,我與友人討論,所收到的回饋是:非常有用,但是如果再更具體一點會更好。所以我想了很久,之前也寫了一些草稿,但後來遲遲沒有完成,直到這幾天有新的靈感,將全文重新寫過,希望聽聽大家的意見。

我努力思考的方向是:「如果我是一個教授,那我該如何教我的學生寫文獻探討呢?有什麼練習或是活動可以訓練學生這些技巧嗎?」要設計活動,得先思考:究竟寫文獻探討所需要的技巧與能力是什麼呢?要先釐清這個,才能設計活動。根據我之前寫的:如何寫文獻探討?(How to write a literature review?)

Scroll to Top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