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1

2011徵文活動獎品&強力徵稿

2011徵文活動:期刊投稿經驗 (詳見此) 已進入最後關頭,目前僅收到三份稿件,換言之目前還是人人有獎的階段

難道是大家嫌棄獎品嗎?那我就把第二名、第三名與佳作的獎品貼出來獨立成一篇,衝衝人氣,讓大家多點動力來投稿。如果到時候只有三篇,那我可能就會合併獎項,或是想其它辦法把獎品送出去。

拉贊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大家不支持,那我以後也很難拉下臉再辦類似活動了。只要你有心得,就請大方與大家分享。如果獎項不夠,那我用站務所得的廣告費額外贊助。

截止日期到2011年12月10日 (美國太平洋時間) 為止,目前已有三篇稿件,截止日期絕不延期喔!

第二名:編修/翻譯優惠券 NT 2000 元 (感謝華樂絲學術英文編修提供)

第三名:編修/翻譯優惠券 NT 1000 元 (感謝華樂絲學術英文編修提供)

佳作 (三名)

科技英文寫作手冊 (中譯本) + Tips From High Impact Researchers on Writing and Publishing Academic Journal Papers (新版DVD)  價值 NT890 (感謝華樂絲學術英文編修提供)

贊助商

wallace_banner_600

讀書心得: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2

才記得今年初的時候,介紹了廖柏森老師的新書:英文寫作不求人 (讀書心得在這裡:讀書心得: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 ,沒想到才過不到一年,廖老師又出了續集: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2廖老師的多產真令人佩服。

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2

這次同樣是由眾文圖書向我提出邀請,希望我寫讀書心得。那時候我其實是很猶豫的,因為從目錄上看來,這本書與之前一本有不少相似之處,所以我很老實地跟眾文圖書我可以寫讀書心得,但基於這兩本書的相似性,我不能保證我會寫出什麼樣的書評,如果你們介意的話我完全可以理解所幸該出版社願意包容我的執著與任性,讓我自由寫出我對這本書的看法,我就來好好說一下。

這兩本書的重點有所不同,英文寫作不求人重點是工具,介紹了語料庫的使用、搭配詞查詢,而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2重點比較偏重在學習如果拿這兩本書來比較,你可能會覺得看了第一本書收獲比較多,因為是工具方面的使用,這些如果不學的話,很難學到的但我覺得第二本書才是真正給我滿滿的收獲,因為網路上的這些課程幾乎是學也學不完的,不論你是哪個領域,都有很多資源可以學習,而英文寫作的資源更是豐富

如果只是「看」這本書,那我奉勸不要浪費錢買這本書,因為如果是翻過去的話,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2 大概半小時就可以翻過一次,但這本書不是用來讀的,而是將上面的網站放到你的瀏覽器上,自行探索並發掘更多新資源。語言學習本就是漫長的路,而 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2 則提供了一把指引,讓你在這條路上有世界各地名師指點。

書裡我喜歡的網站我就不個別介紹了,這會減少大家閱讀的樂趣。根據我寫書評的慣例,我都會在讀書心得和書評最後提出點建議,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1.

美國 shopping 季節到來,別說你沒用Ebates!

美國每年最大的shopping季節到來,對於每一分錢都算的很緊的窮研究生,千萬別忘記用 Ebates 喔!在之前的文章「利用 Ebates 替你省機票與旅館費 」介紹過一個返款的網站 Ebates ,在你買機票和訂旅館的時候,可以替你省不少錢,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已經開始使用了。如果還沒使用,可以看前文或點選下面連結註冊。

1.png

Ebates註冊短網址http://tinyurl.com/23z84u2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Conceptual framework 與 theoretical framework 大不同

不管是作質化研究或是量化研究,總得寫文獻探討的,但在期刊文章中,特別是人文科學的部分,其實很少人直接用 literature review 這個說法,而是用 conceptual framework 和 theoretical framework。conceptual framework 和 theoretical framework 聽起來很像對不對?其實兩者是不同的

所謂的 conceptual frameworkMiles and Huberman (1994) 所說的是 “A conceptual framework explains, either graphically or in narrative form, the main things to be studies – the key factors, constructs or variables – and the presumed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The academic job search handbook

11月至2月的研討會:學術工作面試的平台

很多人 (包括我自己在內) 參加過一定次數的研討會之後,就開始對參加研討會沒興趣 (當然這要看研討會地點,如果是漂亮又有名的地方像夏威夷,我還是會投稿的)。殊不知在美國找學術工作的時候,研討會面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般來說,美國學術工作的面試有三個部分:研討會面試、電話面試、學校面試。這三個面試可能不會每個都有,但大部分的情況至少會有其中兩種,而研討會面試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第二關進一步篩選 candidates (第一關當然是你的申請材料與老師們的推薦信)。

依照美國找學術工作的速度,通常來說八月至十月15日是看學術工作廣告的時候,而工作截止通常是在10/31、11/15、11/30、12/15、12/31 這幾個日期,這與工作什麼時候發佈出來有關。通常十月底或十一月中截止的工作,有些工作會特別說明:希望申請者標明11月到2月在相關領域研討會的參加狀況,所以參加11月到2月在你該領域的會議,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為什麼呢?第一,出席相關會議可以看出你對該領域的熟悉情況,也可以從多方面直接、間接觀察候選人;第二,面對面談談,學校又不用另外多花錢就可以了解這些候選人,何樂而不為?第三,你當然不會只想「參加」研討會,你還應該在研討會「報告」,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話題,並給你展現自己的機會

依照這樣的計畫,如果博士班就讀時間是五年的話,在第四年的一月左右,就要開始準備這些研討會的投稿材料了,而這材料通常是你論文的一部分。別因為地點、費用或其它個人因素阻礙你參加研討會,這是增大你得到工作機會的好方法 (當然你要有好的申請材料與推薦信),特別是你善於與別人溝通時。

關於面試,The academic job search handbook 也有介紹,這本書至少對我很有幫助,我也推薦N次了。如果要看介紹,請看這裡:找學術工作寶典:The academic job search handbook。…

Scroll to Top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