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name: researcher20

2023年徵文第二名(并列):我的第一篇SSCI by 孫名謠

暗戀的滋味就是:怕他知道,怕他不知道,怕他知道也假裝不知道。等待SSCI的消息也是如此:擔心來信,擔心不來信,擔心來信的結果是又被reject了。博士幾年,沒有經驗,滿是教訓:

1.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強烈的目標期刊意識

我在撰寫論文時,因為害怕發表困難,所以經常會想“要是這個期刊拒絕了我,那我還能馬上投稿到其他期刊”,我猜這也是很多新手的想法。

我曾經請教過一位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5篇SSCI的大神學姐,學姐反覆強調,一定要先選擇期刊,再開始著手寫論文

我們首先都會對自己想寫的主題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大概可以發表在什麼級別的期刊上,找到幾個潛在的期刊。然後翻看期刊的錄用要求,比如有的期刊會提出在今年希望收到“COVID-19期間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的文章,那麼如果我們有相關靈感就很適合。

最重要的是要閱讀潛在期刊最近發表的文章,我們就會知道這個期刊錄用論文的一些偏好,比如:收數據的地點、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否錄用某一類主題等。最後,我們根據目標期刊的具體要求開始撰寫,包括結構、格式等。《孫子兵法》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指的是好的軍事指揮家並不是要在戰場上贏得對手,而是要在戰前就有十足的把握。《孫子兵法》不是戰法,而是不戰之法。因此,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被拒絕後馬上可以繼續投稿,而是盡我們所能增加被錄用的概率!

2.上兵伐謀——論題比方法重要

2023年徵文第一名: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by 金旻

看見徵文主題,昔景重現:長夜寂冷,打開共享文檔,倦寒之意襲來。忽見文檔右上方熟悉的頭像閃爍,便知道導師或小夥伴們也正改著論文,遂有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感。倦寒意頃刻煙消雲散。

與子同袍”,原是詩經《秦風》裡的句子。用它做標題,是因我的首篇SSCI論文是借了團隊的東風。這句詩後面的內容還有:於興我矛戟,與子偕作。這首詩,是我們這篇論文從寫作到見刊的譬喻。導師是我們的“”,“”是我們這個團隊,“矛戟”是論文。只有經過數次“”改,且是與團隊“偕作”的,方可出征。投稿是出征,見刊即是凱旋。

我便想分享這次偕作凱旋後的一些想法。願鄙人之愚見,可作拋磚引玉之用。

(圖為AI作畫:與子同袍)

一、出奇制勝:新方法之運用

“凡戰者,以正合,以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孫武在《兵勢篇》中強調了“奇”。奇者,也。我們在這篇論文使用了較新的一種方法,這或是文章被接收的原因之一。論文寫作,可以是用舊方法解決了新問題,也可以是用新方法解決了舊問題

我們這篇論文中使用了認知網絡分析法Epistemic Network Analysis(ENA)。

我們的數據來源於教師的微信群。在八週關於技術運用的線上課程中,教師共同創建了微信群,圍繞三個任務進行線上討論(如:新手教師介紹自己教學計劃中使用的技術)。這三個任務,有的是教師單獨進行的,有的則為合作。群聊中有五名資深教師,亦有兩百多名新手教師。我們想探索的是:

  • 專家教師新手教師的實踐知識有何不同?

讀書心得: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

拜讀完清華大學彭明輝教授的大作:《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腦海中還不斷迴響著彭教授書中所說的很多精要。如果早幾年看到這本書,或許可以少走不少冤枉路。

當聯經出版社邀請我推廣這本書,我毫不猶豫地答應。 彭教授的個人部落格,是我經常拜讀的網站,裡面很多觀點,都非常深刻,能引發進一步的思考。而這本《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在我經歷了十年大學任教之後,再讀這本書,仍舊收獲很多。

不讀研究所,需要讀這本書嗎?

不讀研究所,或是離開研究所,有必要讀這本書嗎?其實彭教授在他的部落格裡說的很好

因此,當一位已經離校多年的人問我:我有必要買《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這本書嗎?我幾度欲言又止。

論文寫作涉及四項能力:批判性思考、去蕪存菁、精準表達,和以理服人,它們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場合,因而是值得每一個人都用心去學習的「帶得走、終生受用的能力」——至少是在念研究所的時候,甚至是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就開始(尤其是那些想出國留學,或者不想在批判性思考與精準表達上嚴重地落後歐美大學生的頂大學生)

絕大多數人在離開學校後一輩子都不會再去寫論文,然而他們的生涯裡可能隨時都會用到上述四項能力;即便他們再也不寫論文,但是在試圖進行高階的溝通與遊說時,經常都暗合著論文寫作的模式與技巧。

出處:https://mhperng.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12.html#more

2023年徵文活動「我的第一篇SCI/SSCI 論文」得獎名單

2023年,由於聯經出版社的贊助,讓很久沒辦活動的研究生2.0,又開始辦了徵文活動:我的第一篇SCI/SSCI論文的徵文活動

回想起來,距離我自己博士畢業,也十年了。這十年,學術圈的變動也很大,看看新的研究生發表的經驗,對自己指導學生也是幫助很大。

在眾多稿件之中,經過篩選,2023年「我的第一篇SCI/SSCI論文」的徵文活動,得獎名單如下:

第一名: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by 金旻

運用詩經的典故,金旻同學結合孫子兵法,將自己發表第一篇SSCI 的心得,非常全面地寫出來。

我喜歡金旻同學,在徵文中引用畢飛宇的話:“我從來不會支持一個青年去寫作。這是一條不歸路,光鮮的只是少數……寫作者的孤獨,都是要自己面對的”

學術的孤獨,都是要在無數的沉澱中,才能打磨出自己滿意的寶劍。

我自己也常說:「白髮生論文」、「論文生白髮」。不論是哪一種,寫文章永遠是對自己最深刻的反思。

(并列) 第二名 我的第一篇SSCI by 孫名謠

孫同學從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來出發:如何避雷。

其中用了戀愛來做比喻,再加上自身經驗的反思,雖然分享的經驗較短,但非常可貴。

(并列) 第二名 我的第一篇SCI/SSCI論文——被拒稿之後怎麽辦? by 對月而歌

與前面孫同學的分享有點類似,重點不在於如何發表文章,而是在處理文章發表中的困難與挫折。

別人發文章的喜悅,這是很容易看到的。但每篇發表文章的背後,其實都存在著無數次的拒稿與修改

對月而歌的分享,就在於拒稿之後,該如何處理,以及自己在心態上如何調整。

以前有前輩跟我分享過:「沒被拒過稿的學者,不是個好學者。很多偉大的發現,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都不被學術圈所接受。要當一個好的學者,就要學會戰權威,並在別人的質疑中,走出自己的路。

對月而歌的分享,讓我想起了這段令我印象深刻的話,也建議大家讀完對月而歌的分享,再回來品嘗這句話,或許會有更深的體會。

佳作 我的第一篇SSCI 論文 by Joanne Huang

這篇分享雖然比較短,但投稿者附上了投稿成功的文章,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

我相信仔細讀一下這篇發表的文章,對找到自己的方向、思路,都會有幫助的。…

2023徵文活動:我的第一篇SCI/SSCI 論文

研究生2.0已經好久沒有舉辦徵文活動了!

過往舉辦徵文活動時,大家都非常踴躍,也很高興可以透過研究生2.0這個平台分享自己的經歷,互相交流,所以不少粉絲都紛紛敲碗要再搞一次

應觀眾要求,就決定在2023年重啟徵文活動。這次的主題是讓大家分享發表SCI/SSCI 論文的經驗

2023 SCI/SSCI 論文發表心得徵文活動

徵文題目:我的第一篇SCI/SSCI 論文

題目說明:字數不限。投稿語言為中文,正體字與簡體字均可。

截止日期:2023年2月4日

參加資格:發過一篇SCI/SSCI 論文的人

投稿辦法:將稿件以附件或連結方式,發送給研究生2.0 (admin@researcher20.com

Scroll to Top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