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期刊 地球科學領域
博士後研究員
博士班唸了八年,就是因為投稿不順吃盡了苦頭,經過各種光怪陸離的投稿挫折後,也慢慢摸索到一些小技巧,藉此機會就提供給後來的研究者,作為參考。
Q1. 投稿前,各位會先看IF或RANKING嗎? 點數比較高,審查時間就比較久嗎?
A1: 本人的某篇文章投稿到接受花了兩年半(未轉投或重新投稿情況下,修改3次),其實可以先從該期刊下載最新文章,看看Article history Received/Accepted) 的日期,就可以推算一下文章處理的速度,(研究生2.0版主案:這部分可參考我寫的文章:投稿前可以問的問題) 另外可以先將文章摘要寄給期刊主編或助理主編尋求他們的意見,對於你的文章是否適合投到這個期刊,得到一個初步答案。
Q2. 投稿中的建議審查者及迴避審查者是否有必要都填寫?
A2: 線上投稿常常有兩欄要你填寫建議審查者及迴避審查者,通常如果不是深仇大恨在迴避審查者欄我常常是空白,目前的投稿文章多為匿名審查制度(除非是特別專題的邀稿主編,才會比較可能知道是誰審你的文章),因為你不知道主編的個性會不會就故意選你迴避的人。
而建議審查者,一般偷懶的主編會直接用(但也有可能故意不選),且通常為3-5名,你可以填寫認識的人,且最好是同領域相關的人,另外就是你的文章中有引用到的期刊作者,因為有些會在意其文章的被引用率,且你有引用他的文章至少代表他是你的同行,可以給你比較專業的審查意見,了解到你的文章缺陷,還有哪些遺漏的部份。
Q3. 到底要不要請專業人潤稿文章?
A3: 呵呵!! 這個會不會有打廣告嫌疑呢? 其實文章寫的對跟寫的好是兩回事,明明我的文法正確,過去、現在、未來都沒問題啊,為何審查者的回覆意見,還是叫我要英文編修,本人的老闆是留美的,之前都是自己寫不用英文潤稿,每年1-2篇文章,因為花在回覆文章意見的誤會時間實在太多,你可以怪審查者英文不好,但他是審你稿子的人,後來慢慢的研究室人變多,但能夠寫文章的人有限,有時候老闆只好改完後請專業人潤稿,慢慢的才讓文章變多。我是建議對自己的英文有信心或是可以慢慢做研究的人,還是靠自己比較實在。
Q4: regular issue 或是 special issue那個比較容易出版?
A4: 不一定。以前的我認為special issue一定會出版,只是出版時間比較慢,但是遇到的狀況是特別專題因為投稿文章數不足,而整個專題被取消,後來整批退回,只有得到審查意見,讓我慢慢改。所以邀稿的專題主編的作風必須評估一下,如果他是大忙人加上審稿速度拖延,專題要拖上一年半載是正常的。糟糕的是投稿一年後,告訴你對不起最後通過的稿源不足,請你改投其他期刊,真的會讓人吐血。
Q5: 投稿期刊時,建議的審稿者避免年紀過大或是名氣過大
A5: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遇到這種離奇的事情,本人將原本的審稿者意見回覆之後,原審稿者過世,結果期刊主編將投稿文章寄給第四位審查者進行”再次”審查。由於這種事情無法預測,所以在原始的建議審查名單上,最好不要放入太過”資深”的退休大老(70歲甚至80歲以上),以免選到他審稿,審到一半魂歸天國,你就只好再來一次審查過程。
另外,名氣大的審稿者常常很忙,說不定就叫下面的子弟兵(助理教授或博士後)審查你的文章,因為本人投稿的文章,發現有些審稿者的專業素養真的讓人懷疑與其發表的文章有出入,提出的問題真的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可是你還是要滿足他的提問,只好耐心解釋給他聽。
有些期刊審稿者只要是知道論文來自非英語系國家,直接就是回""英文需再編修""。如果內容已經很不錯了,那就花點錢請專業人士編修無防。
用過征文編修我的論文,還不錯,有需要不防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