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研究題目?(How to find a research topic?) (三)

欠很久的文章了,今天在監考的時候偷閒來完成。

之前寫了幾篇文章:如何寫論文計畫書 (proposal)?如何找研究題目?(How to find a research topic?) (一)如何找研究題目?(How to find a research topic?) (二),得到不錯的反應 (OS: 套句對岸人常說的話,「自我感覺真是良好啊),再加上網友Chun-Ming Yang 的文章[研究思考 2 ] 文章的買賣 — 什麼是真正的珍品?Jia-Bin Huang系列文章 如何找研究題目 (1-11-22-12-22-33-13-24) 與簡報:http://jbhuang0604.blogspot.com/2010/05/how-to-come-up-with-new-research-ideas.html 的一些啟發,更加堅定我之前的想法,於是將此文完成。

前言

對許多教授來說,在 academia 裡有許多東西是非常的 implicit (隱晦不明) 的,好像大家「自然而然」就學會了但當自己的學生問到同樣的問題或想將自己的經驗傳授下去時,卻不知道怎麼回答或從何開始。不相信嗎?我舉幾個例子:1) 如何找研究題目 2) 如何寫推薦信 3) 如何選擇學生 4) 如何指導學生。

對於東方國家或許還好,有時候老師有計畫,就會「指派」題目給學生,可能不會碰到這樣的問題;但對於在美國這麼開放民主的國家,「個人研究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找題目,你的教授是不會幫你找的 (當然也有會找的,不過相對來說算少數)。所以當學生問到「如何找研究題目」這樣的問題時,老師的回答多半是:「多看看文章就知道了。」但相信我,在我讀碩士的時候,根據我自身的經驗與跟周遭同學交流的結果,我們所碰到的問題如下:1) 看文章之後就讓作者說服自己了 2) 這些文章把我要作的題目作完了 3) 看了許多文章,兩面的看法都有,但我自己沒有看法 4) 看了許多文章,但還是找不到題目

雖然此系列前兩篇提出一些原則,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認為問題的根源不在於找題目,而在於批判思考 (critical thinking)。這可從文章閱讀的層次來看出來。

文章閱讀層次

在讀文章時,我覺得有幾個層次,這層次對應於 Bloom (2001) 的認知領域的六個層次:知識、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很努力地記住文章所說的要點。
理解:理解文章根念,並能用自己的話陳述文章重點。
應用:將文章中的理論或結論,應用到自己的研究或其它情況中。
分析:分解文章中的概念與方法,更透徹了解文章是如何得到結論的
評鑑:價值判斷,說明這篇文章的強項 (strength) 和限制 (limitations),並針對主題作批判
思考。
創造:組合此篇文章的重點與其它文章,並根據這些知識與理論設計新的研究

此六個層次給我們不少啟示:1) 在讀完每篇文章後,想一想自己懂多少,到達哪個層次了;2) 對教授來說,這可作為指導學生的一個方法,讓學生循序漸進邁入學術的殿堂。

批判思考

在上述的評鑑裡面,重點之一就是批判思考,但正如前文所說的,批判思考並不是人人天生就會,是需要受過訓練的。我這所展示的方法只是讓大家踏出批判思考的第一步,但不代表批判思考僅只於此。

其實我要說的也很簡單,就是根據 5W1H 分析法來的。5W1H 指的是人 (who)、事 (what)、時 (when)、地 (where)、原因 (why) 與方法 (how)。

具體操作的步驟是:先讀完一篇文章,之後找出回答這 5W1H 的資訊,接下來作的功課是針對四個方向作分析:現況如何、為什麼 (現況如此)、能否改善(而讓研究作得更好)、如何改善

現況如何 為何如此 能否改善 如何改善
人 who
事 what
時 when
地 where
因 why
如何 how

有些人喜歡把 what 放在最前面,我則是喜歡用中文「人事時地」的方式來記憶,所以把「人」放前面。這順序可依照你的研究自行修改。

如何找研究題目

進行了批判思考,其實題目就在眼前了,不是嗎?依照上面的表格列出幾點如何改善的部分,想辦法去克服這些難點,不就是很好的研究題目了嗎?

至於實例,下回分解~

10 thoughts on “如何找研究題目?(How to find a research topic?) (三)”

  1. 批判思考這點對於從小到大都受威權教育的我們來說是件難事,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前總是依循著指導教授似有若無的引導模式,取得博士之後又是似有若無的被環境所引導。以學工程的我來說,在台灣就是這樣,守重用最少的資源來發大材的研究方向,即使在台大這樣全台灣資源最能運用的地方,逆向操作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呀咧呀咧…總覺得自己像是被眼前的胡蘿蔔所引導一樣,要一匹馬質疑自己是被一根永遠都吃不到的胡蘿蔔所矇騙著前進是多麼難的一件事..

  2. 1) 看文章之後就讓作者說服自己了

    這句話應該說中了不少人的心聲, 這時我覺得逆向思考就非常的重要, 回到研究的基本面, 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思考問題, 有時可以得到更多的感觸, 不過如同你所說的, 都需要訓練.

    非常有用的文章, 謝謝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Scroll to Top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