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研究生2.0的Facebook上分享的這則新聞:Legislation in two states seeks to end tenure at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美國兩州擬立法廢除公立大學的終身教授制度,似乎有不少讀者關注此問題,於是我想快速分享一下這則新聞,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
新聞重點
目前美國的密蘇里州與愛荷華州擬廢除終身教授制度,如果通過的話,密蘇里將會在2018年,終止終身制軌道教授 (tenure-track faculty)的招聘。
如果廢除成功,學校也必須作一些配套措施:
It also would requi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ost on their websites or in course catalogs information about degree programs including “the current job market for people who have earned the degree” and employment data for the most recent graduating class.
也就是學校得告訴學生,這些學歷的就業市場,並提供最近畢業生的就業資料。
愛荷華的提案更加激進,除了要廢止新聘任終身制軌道的教授,已經拿到終身制的教授,也將失去這項福利。
站在終身制教授的立場,終身制的設計有助於保護學術自由,鼓勵創新性的研究,有助於教授治校,這些都對學校的長期發展有益。廢除此項制度,將會讓學校更難招收到頂尖人材。
還要讀博士嗎?
正在就讀博士的,打算讀博士,以及已經拿到博士的讀者,可能會開始想:讀博士的目的是什麼?如果還沒開始讀博士,或是已經讀到一半,那你還要讀博士嗎?
要記得:讀博士並不是為了提高就業機會,如果是這樣想的,那你真的要找其它已讀完博士的朋友聊聊。讀博士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自我成長,滿足自己求知的欲望。
如果畢業之後,找不到大學裡面的教職,那也不必要懷疑自己學歷的價值,就像 The Professor Is In: The Essential Guide To Turning Your Ph.D. Into a Job 說的,學術圈工作愈來愈競爭,學術圈以外還有不少選擇。另外,The Professor Is In: The Essential Guide To Turning Your Ph.D. Into a Job 更是列出了許多在研究所學到的技能,是可以用在其它領域的。
如何準備下一步
之前蔡志浩教授寫過給流浪博士的建議,我計畫針對這十點建議,加上自己的看法。目前寫了第一點:探索自我。你必須時時探索自我的能力、專長、興趣,你才能更好地走出學術象牙塔,面對現實社會。